首页 > 家校合作 > 正文
创新沟通,“合作伙伴”角色进行时
来源: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03日

创新沟通,“合作伙伴”角色进行时

育婴堂路小学 徐智慧

“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在上海基础教育转型期提出,得到家长、社会高度关注。我校以“走进校园,让我们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作伙伴”项目为突破口,力争实现学校“华丽”的变革。很有幸的,我加入了由梁伟静老师领衔的“家校研习谋新篇,多维互动促共赢”子项目组。我们团队的每一位老师始终秉持着“为了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理念,开展对项目的合作研究,为育小的“新优质”推进发挥我们的智慧,作出我们的贡献。

一、一张图表带来的喜悦

1您觉得自己是否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作伙伴”?的调查

上图是我们在项目推进初期发放的一张调查问卷中的一个问题。出乎我们意料,我校一、二年级家长对自己走进校园,成为学校教育“合作伙伴”这一角色的认同,数据显示:46.76%的被访家长认为自己“正在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作伙伴,更有34.53%的家长自信地认为自己已经成为“合作伙伴”了,这样高的百分比让我们感到欣慰,我们的家长还是非常支持学校教育,非常渴望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作伙伴。

总所周知,我校有着七十多年历史,是一所普通的“弄堂”小学,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我校目前生源情况仍为较弱,主要接纳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且外省市学生比例逐年递增。就是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我校始终坚持不挑生源,在没有额外资源的情况下,面对随迁子女和生活在底层的本地子女,从关注和研究学生着手,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选择和多样的教育体验,让每个孩子在育小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从而实现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的显著提升。

面对现状和学校变革的种种问题,我们子项目组定期开展合作学习,讨论制定子项目名称、研究方向,梳理研究阶段主要内容和具体操作,明确项目研究的呈现方式。“以伙伴学习为主的低年级家校研习”成了我和顾蔚老师研究的“主攻方向”。

我们组织各班家委会座谈,请家长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育婴堂路小学家校研习会活动情况记录》。

育婴堂路小学家校研习会活动情况记录

时间

班级

学生姓名

家长姓名

请列举您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与困惑:

家校合作研习会建议:

(记录表设计:梁伟静)

二、一堆问题引发的思考

我们汇总了几十份《育婴堂路小学家校研习会活动情况记录》,梳理出低年级家庭教育中有共性的三大方面10个问题与困惑:

学习方面

1 在家学习,没有时间观念,没有计划,作业拖拉,动作慢。

2 完成口头作业、计算等马虎粗心,不认真。

3 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动,三心二意,没有耐心。

4 学习兴趣不高,不能独立完成。

5 家长学历不高,不懂英语,无法辅导,不知如何选择课外读物。

生活方面

1 自理能力较差,生活习惯不好。

2 自护能力较差,安全意识薄弱。

沟通方面

1 隔代教养,较溺爱,亲子关系生疏,叛逆心理,脾气不好,不善与家长沟通。

2 缺乏自信,缺乏同伴交流,处理同龄关系有障碍。

3.家校教育步伐不一致导致差异。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静下心来逐一分析,从这些问题的提出,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家长对如何在家教育孩子?如何有效配合老师?等都还不太明确,对基础教育改革现状、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学校“新优质”项目推进等热门问题的了解似乎仍显不足,如长此下去,我们推进“新优质”的效果将大打折扣,会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学校方面推进的“红红火火”而家长方面仍然处于“无感”状态。由此,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学校推进“走进校园,让我们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作伙伴”已三个学期,家长们是否认同自己的这个新角色?于是,我们想设计一张调查问卷,先摸摸底,掌握“一手材料”,获得一些真实数据,为我们进一步推进子项目研究提供参考。

三、一次调查得出的观点

我们翻阅学习了《与孩子一起成长—基于儿童成长需求的小学家长学校课程指南》《家校合作导论》等理论书籍。在上海市《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和学校《幼儿园、小学及其家庭幼小衔接的现状调查》等问卷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走进校园,让我们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作伙伴”——家庭教育近况小调查》,调查对象为一、二年级266位学生的家长。

走进校园,让我们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作伙伴

——家庭教育近况小调查

班级 姓名

亲爱的家长,您的孩子进入我们育婴堂路小学学习、生活了一个学期或一学年了。您作为我们学校教育的合作者,不仅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还参加了学校的各项活动,见证了孩子的成长。以下是对家校教育中的一些调查,请如实填写,这将对我们今后的合作有很大的帮助,谢谢!

您在收到《同城教育家长学校课程——亲子阅读》一书后是否翻阅过?(

A.有仔细翻阅过 B.没有翻阅过 C.没有见过这本课程书

近两年,您是否根据《亲子阅读》中推荐的一、二年级书目为学生购买过图书?(

A.购买过1-3 B.购买过4本以上 C.没有购买过书目中的书

您是否知道学校每学期会举行“读书节”和“紫藤书市活动”?(

A.知道 B.不知道

您是否关注过孩子在“书市”上交换来的图书?(

A.关注过 B.没有关注过

您陪伴孩子阅读课外书的情况是(

A.每天定时陪伴 B.每周偶尔陪伴 C.从不陪伴

您陪伴孩子阅读时,经常采用的方法是(

A.全文读给孩子听 B.坐在一旁听孩子阅读 C.亲子合作阅读

您觉得自己是否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作伙伴”?(

A.已经成为 B.正在成为 C.还没成为

您觉得作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相互关系比较符合以下哪项?(

A.责任分开型 B.一般联系型 C.积极推进型

您了解学生在校表现的主要途径是(

A.老师的短信 B.班级的微信群

C.与老师电话联系或面谈 D.其他家长的口述

您最喜欢参加的学校活动是(

A.家长会 B.开放日活动

C.节日庆祝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E.听课活动

以下哪种形式能吸引您参与学校管理?(

A.学校领导接待日 B.意见箱 C.问卷调查

在走进校园,成为学校教育合作伙伴的过程中,您还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问卷设计:顾蔚、徐智慧)

通过对所有有效问卷的汇总、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以下观点:近两年,我校老师,特别是低年级班主任老师通过家庭走访、电话联系、飞信微信等与家长们始终保持紧密联系,有效宣传了学校“新优质”推进项目。

如:您了解学生在校表现的主要途径是?

2: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的主要途径的数据统计

66.19%的家长是通过“老师的短信”每天了解学生在校情况,有17.99%的家长乐于与老师电话联系或面谈。这些有效的家校沟通形式成为现在的“主流”。

四、一些案例获得的成功

全校16位班主任在与家长合作方面进行了有意的研究与探索,在“日常家校互动沟通”方面有了许多具有创意的做法,一些创新的方法取得了成功。

案例一:游泳馆里的小聚会

通过在游泳馆里举行小聚会,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有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使家长能配合学校行之有效的进行家庭教育。建立定期聚会制度。通过与游泳馆管理人员与家长、教练的协商,征得游泳馆管理方的同意,制定定期在家长等候大厅中举行游泳班班主任与家长的聚会的制度,并在游泳训练结束后,邀请教练共同参与聚会,共同协商教育大计。

征求家长的意见,在自荐和集体推荐的基础上,选择热心教育,有责任心,沟通能力比较强的家长成立家委会,负责做好联络家长,活动宣传等工作。

(案例提供:一年级1班高骏老师

案例二:飞信——一道家校沟通的彩虹

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介绍“飞信”,指导家长成为“班级飞信好友”,指导家长接收、回复“飞信”短信。在日常使用中,“飞信”成为班级管理的“信息使者”,在不打扰家长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及时有效地将学校、学生信息传递给家长。通过“飞信历史聊天”来记录与家长、学生沟通的点点滴滴,为班主任工作及时调整和总结提供依据。

在平时与家长的合作中,“飞信”在以下方面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群发通知保时效;布置作业促监督;反馈情况助管理;节日问候增情感。“飞信”这道家校沟通的彩虹,加强了家校联系,构建了和谐校园,共同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肖老师的成功经验在班主任群体中得到分享,与此同时,学校也出台了教师使用飞信、微信等联系家长或发布信息的注意事项。

(案例提供:二年级2班肖燕老师)

案例三:企鹅妈妈在行动

制订“企鹅妈妈在行动”班级管理方案,招募“企鹅妈妈”家长志愿者(家庭教育辅导员),在“日常家校互动沟通”中发挥“企鹅妈妈”的作用,共同参与班级管理与活动。

上海儿童教育专家、资深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陈默老师在她的著作《孩子,你怎么了?》中提到“妈妈在孩子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通过各种活动,充分挖掘、调动妈妈们教育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潜在的能力,充分发挥“同城共育家长学校”作用,使家长更积极地配合、协助老师教育好学生。通过活动,使学校和老师明确家长关于学校和学生的兴趣所在,获知家长乐于提供帮助的愿望,教师(班主任)和学校乐于尝试一些使更多家长进行参与的活动方案。使家长有更多渠道获得更多有效的、实用的“教子方法”。

(案例提供:二年级4徐智慧老师)

五、阶段研究带来的N思考

我们在调查、研究中也发现不少问题,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下去。

如:您觉得作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相互关系比较符合以下哪项?

3:家长和学校之间相互关系类型的数据统计

责任分开型

14

10.07%

一般联系型

47

33.81%

积极推进型

78

56.12%

从数据看,有56.12%的家长认为自己与学校之间相互关系属于“积极推进型”,这些家长与教师致力于学生发展的共同目标,双方积极努力,都是教育学生的主角。

10.07%的家长认为自己与学校之间相互关系属于“责任分开型”,这类家长在家默默地支持教师的工作,但与学校谨慎地保持距离,不干涉学校的具体事务。有33.81%的家长认为自己与学校之间相互关系属于“一般联系型”,这些家长应学校的要求到学校参与活动,但往往是被动的,还不够积极主动。以上两种类型的家长仍占43.88%。如何在推进“新优质”学校项目时转变这些家长,把他们请进校园,真正让他们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作伙伴”,我们还有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需要运用更多维的互动沟通方式,来谋新篇,来促共赢。